刚刷到江苏省化学会的通知,手里的杯子差点没端稳 —— 第 39 届化学奥赛国初名单定了配资炒股免费,9 月开赛,全省 3000 个学霸要正面硬刚!
素材来源于网络
但真正让人惊掉下巴的是各校人数:南师附中 94 人(占 3.1%),苏州中学 79 人(占 2.6%),淮阴中学 69 人(占 2.3%),南京外国语学校 65 人(占 2.2%)…… 这数据往桌上一甩,明眼人都懂:江苏化学尖子生,快被这几所学校包圆了!
作为陪娃闯过竞赛圈的家长,今天跟大家掏心窝子:这 3000 个名额背后,不只是学霸厮杀,更是给普通家庭的升学警报。
展开剩余77%一、为啥这几所学校能垄断名额?不是运气,是资源碾压到窒息有人说:"不就是人多吗?" 但你细品:南师附中 94 人,相当于每 30 个参赛选手中就有 1 个来自这里。这哪是 "人多"?分明是硬实力碾压!
实验室差距比分数差更致命去年去南师附中参观,光分析天平就 20 多台,学生随时能进实验室做滴定实验。而老家县中,烧杯都要 3 人轮流用。竞赛拼的不只是脑子,更是 "能不能摸到真家伙"—— 连实验器材都凑不齐,咋跟人比?
教练团才是真正的 "隐藏大佬"苏州中学的化学竞赛教练,3 个是清北化学系博士,带着学生啃《有机化学》裴巨本跟玩似的。反观不少学校,连专职竞赛老师都没有,全靠化学老师兼职带,这差距可不是一星半点。
从初一开始的 "掐尖链条"南京外国语学校初一就开化学兴趣班,初三开始刷高考题。高一尖子生已经能独立做大学实验。这种 "早起步、长周期" 的培养,普通学校根本追不上。
素材来源于网络
二、普通家庭的娃,还能挤竞赛这条道吗?三个真相给你答案后台总有人问:"我家娃不是牛校的,搞竞赛是不是瞎折腾?" 作为过来人,说三个大实话:
3000 个名额里,藏着 40% 的 "捡漏" 机会今年参赛的 3000 人中,近 40% 来自非顶尖高中。去年常州一所普通中学的学生,从省赛杀进国决,最后拿了中科大降分。记住:竞赛看实力不看出身,娃真有天赋,野路子也能跑赢。
"参与奖" 比你想的值钱多了不是人人都能拿省一,但省二在强基计划里就很吃香。去年南通家长说,她家娃凭化学省二 + 高考 620 分,进了东南大学强基班,比纯拼高考省力太多。
最大的坑是 "盲目跟风"见过太多家长,看别人搞竞赛就跟风报班。但化学竞赛要极强的逻辑和动手能力,不是光刷题就行。娃连高中化学课本都啃不透,硬逼他学竞赛,只会两头耽误。
素材来源于网络
三、普通家庭的破局思路:别羡慕别人的实验室,先做好这三件事 把校内优势嚼碎了吃透南师附中学生牛,不光是资源好,更因为把校内化学课学到极致。普通学校的娃,与其羡慕别人的实验室,不如先把课本实验原理抠透 —— 去年盐城有个学生,就靠拆解课本实验,在省赛惊艳评委。
家长当好 "信息捕手" 比报班更有用江苏化学会官网、各校竞赛公示栏、往届生经验帖…… 这些免费信息源别放过。去年帮邻居家娃搜集资料,发现很多学校的报名通知藏得特深,稍不留意就错过。
心态比名次重要 100 倍见过太多孩子因一次失利崩溃。但说真的,能闯进国初的 3000 人,已经超过全省 99% 的同龄人。哪怕没获奖,这段啃硬骨头的经历,对高中学习也是种磨练。
这 3000 人的名单,是给所有家长的一面镜子看着南师附中、苏州中学的数字,有人焦虑,有人羡慕。但在我看来,竞赛从来不是 "牛校专属"。
普通家庭的娃,或许没顶尖资源,但找对方向、用对力气,照样能在自己的赛道出彩。毕竟,教育不是跟别人比,而是让每个孩子找到自己的闪光点。
最后想问:你觉得普通学校的娃配资炒股免费,有必要走竞赛路吗?来评论区聊聊,说不定能给迷茫的家长一点启发~
发布于:江苏省宝利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